最近真的比較忙,加上近期購入的鞋跟這雙相比,這雙實在太沒記憶點,而且也不太喜歡只打一兩場就拿出來說這雙鞋的感覺,這幾天想好了要怎麼說說這雙鞋,今天才順順的把他 PO 出來。
本人178 cm/ 100 kg,主要是跳投、偶爾需要進去禁區瞎攪和、側翼跑快攻。
目前穿這雙打了四次:室內打全場(PU),室外場鬥牛(中壢新勢/ 中正公園) (total 15 hrs up)
強度:大概高於歡樂場,但是低於一般拿命拼的比賽場…
外觀
見仁見智,我個人是非常喜歡他的白水泥配色,後側的鞋底部分,可以看到不是一般的紋路,而是它整個家人的名字,加上鞋身的大勾,只要不要配色太怪…我想都有打到我的點
緩震
前掌部分我認為已經算好的緩震了!不管是起跳後落地,或者是快速的空手推進,前掌的緩震給的都算足夠,尤其是反應性的部分,與同樣是配置前掌氣墊的 KI 系列,這雙的緩震會更有感。
不過後掌部分就幾乎是沒有,不到完全沒有,但是真的會震腦仁的那種沒有,跑步等等的行進都還行,但是起跳落地的話…請保重你的膝蓋。
就像前一段所說的,因為後掌的部分真的母湯…穿上這雙鞋對我來說最舒服的就是不斷的跑動!前掌氣墊的反應即便是像我這種重量級的肥宅,在運動的當下,也是感覺到舒服的。所以我當天一直跑一直跑!! (我絕對不會說是因為我們這隊只來五個…沒有人可以換的關係)
看我吹得好像很厲害一樣,但是我還是不推薦太重的人去穿著這雙過度的跑動還是跳動什麼的,我那天真的太驚喜了,一直不斷地跑快攻、拖車…下場就是我的膝蓋痛了一周…
包覆性
這雙鞋我選 US 10.5 ,他跟 Freak 1 不太一樣,他是有一點往前收緊的鞋型,但是,前掌部分依然偏寬,我個人穿 AJ 和 KOBE 系列都是穿 US11。
實戰的時候我個人是覺得還行,沒有到 KI KOBE 系列那種極致的包覆感,但是就是單純腳不會在鞋內滑動,而且算舒服的體驗,算是中規中矩。
反應性
前掌氣墊給了這個部分相當高的分數,當然在直線的衝刺上,前低後高的配置,也是有滿滿的加分。
稍微往下越來越寬的 out trigger 的鞋型,在側向蹬地的感覺帶有稍微的(對…就稍微)安心感,但是你要說會讓你更加願意做側向移動的話,其實是沒有的。
保護性
這點我要說,我看過很多影片說中間的抗扭片有跟沒有一樣。但是,跟 freak 1 相比,我認為是有大大的改善!主要是自己的體驗:穿 freak 1 打全場,我足底非常的疼痛,這雙我可以打一整個晚上,腳底一點事都沒有!(當然…因為體重關係,這種緩震真的不太夠導致膝蓋不舒服另當別論…)
而且更傾斜的 out trigger,在防側翻上也有一定的保護,這些都是相當正向而且我覺得可以的設計。
可是,個人體驗上有一個部份我必須提出來說:前側鞋底在 out trigger 的尾端,左腳的部分,我時不時的會感覺到『我踩在一個前後分離的鞋底上面!』這樣講很玄,我打個比方:就好像你踩在兩塊巧拼上,而這兩塊巧拼並不是完全密合的!你在一般跑動、移動上,你會感覺到那個拼接點不斷的感覺要分開一樣,但是又沒分開。
這點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這個體驗,但是這點確實讓我不太舒服。我個人不會因為只發生一次就特別拿出來討論,這個狀況是每次都會發生,靜止的時候更會有這樣的感覺。當然,希望這只是因為我買到鞋王 QQ
抓地 & 耐磨
前掌的抓地我給滿分,但後掌部分就很普通。
耐磨的部分在 BRED 這個配色上相當好,目前沒有丟失任何的紋路。
總結:
這雙鞋,如果用它的售價去買,我絕對會跟你說他很糟糕,沒有什麼記憶點,僅僅只有外觀以及前掌的氣墊讓我有印象。但是如果降到現在,以打折力度來說,兩張到三張的小朋友可以購買到的話,我個人相當的推薦。
尤其是年輕一輩、學生的鞋友,移動能力強、而且不太有打室內的機會,預算不高的狀況下,這雙鞋可以勝任大部分的工作。
(當然我希望我是買到鞋王啦…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