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Zoom Kobe IV Protro ‘Wizenard’ 臺灣 11 月 8 日發售,定價 6,000 元。為各位整理目前已經在 Facebook 公布相關販售資訊的店點,有意入手的勘履者請參閱以下連結內的資訊,實際販售方式機制與地點異動請以店家公告為準,更多鞋款販售消息也可參考站內的上市速報。
販售資訊一覽:
臺灣 Nike 官網
圖片來源:Nike
Nike Zoom Kobe IV Protro ‘Wizenard’ 臺灣 11 月 8 日發售,定價 6,000 元。為各位整理目前已經在 Facebook 公布相關販售資訊的店點,有意入手的勘履者請參閱以下連結內的資訊,實際販售方式機制與地點異動請以店家公告為準,更多鞋款販售消息也可參考站內的上市速報。
販售資訊一覽:
臺灣 Nike 官網
圖片來源:Nike
鞋款:UA Hovr Havoc
尺寸:us10.5
鞋外長:約31公分
前掌最寬處:約12公分
後跟最寬處:約9.5公分
前掌最厚處:約3公分
後跟最厚處:約5公分
鞋子高度:約16.5公分
抗扭片有無:有
防側翻設計:有
主要緩震科技:Hovr+能量網布
收測者:
身高/體重:175公分/85公斤
受測場地:室外Epoxy場地
受測時間:約2小時
前言:
還記得前幾天七六人恩比德的打架事件嗎?沒錯今天小編帶來的正是恩比德的戰靴UA Hovr Havoc 的實戰評測。究竟UA的新科技Hovr在籃球場上的表現如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外 觀(10):6分。在這雙鞋上,稍微懂點球鞋的球友不難發現,這款鞋參雜了一些著名鞋款的設計元素,例如;(圖二)Adidas adizero Rose 2的動態踝鎖。(圖三)hyperdunk 2015的後跟。(圖四)李納德3的鞋面支撐片。但結合以上的設計元素之後,使得鞋子的外觀沒有讓人為之一亮的感覺。就蠻普通的。
包覆性(10):10分。這雙鞋沒有使用襪套式設計,只有採用傳統的鞋舌。加上不算厚實的內襯,原本以為包覆性很差,但一上腳,一繫緊鞋帶時發現,整雙鞋和雙腳緊緊地貼覆在一起。使得整雙鞋的包覆性幾乎比AJ33 還好。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支撐性(05):4分。整體鞋面是用較厚的工程網布所構成,而前掌有上膠加強保護。而此工程網布材質較硬點,因此鞋面支撐性算是優的,不會有軟趴趴的感覺。
腳踝保護性(05):4分。腳踝的保護方面,雖然內襯不算很厚,但由於鞋面的材質較硬些,使得當你繫緊鞋帶時(鞋帶要穿到最上面的孔)。彷彿好像穿了護踝一樣。
貼地性(10):9分。由(圖一)我們可以看到,此款鞋的前掌有像船一樣的弧形設計,加上在前掌的彎曲處有刻痕設計。再加上前掌實際穿著感受到的厚度約2公分左右。綜合上述,使得在貼地性方面,不輸地板流款的球鞋。
回饋性(10):7分。前掌的回饋性幾乎沒有。感覺就是直來直往,沒有回彈感覺。但從鞋中段之後,剛開始穿著時感覺不是明顯,但大約過30分左右就有明顯感到回彈的感覺。
緩震性(10):9分。UA新的科技Hovr 加上能量網布。在緩震表現上,當我直接以後跟著地時,絲毫沒有感到震腦的感覺,一改小編對UA的板磚感。
抓地性(10):9分。簡單而有效的人字紋,再加上有點軟的外底。帶給我的是優異的抓地力。在約2小時的實戰中,劇烈的打滑絲毫沒有發生。
耐磨性(10):8分。由於外底的材質有點軟,讓我在耐磨性方面不禁有點顧慮。好在在約2小時的實戰後,沒有很明顯的磨損痕跡。
防側翻(05):5分。首先提到放側翻,必須要先了解防側翻的三要素:
1.前掌重心不能太高。
2.前掌中底不能太軟。
3.要有防側翻的設計。
很幸運的此款鞋3項皆有。因此防側翻這項是滿分的。
抗扭性(05):5分。鞋底中段置入了透明大面積的抗扭轉片。再加上較韌彈的HOVR材質,使得整雙鞋的抗扭轉大大提升。
C P 值(10):9分。這雙鞋入手價約3000左右,個人覺得蠻物超所值的。
總分:85
總結:
這雙鞋在XCin有拆解,而在極X鞋談也有測評。不過我個人覺得,看看就好,因為說白一點,這兩個頻道說的,並不能完全代表大部分人。
HOVR 事實上就是一種發泡材質,其腳感因配方比例的不同,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而能量網布的功用並非像XCin 那樣說的只是裝飾。小編覺得,之所以會運用能量網布,是因為HOVR 鞋款幾乎都會開窗或代替大面積的中底。運用網布主要是在挖空區域不要讓HOVR 材質在遭受壓力時過於產生型變,進而增加穩定性。將多於的力量緩衝掉,部份的作為反彈力。
法國小跑車 Tony Parker 雖然退休了,但他的風采依舊留在大家心中,而 Peak 帕克 7 代還是以品牌高規格科技搭載!
完整高清影片:https://youtu.be/xfvBTgs957E
Peak 帕克 7 代除了是 Tony Parker 退休後的第一雙簽名球鞋,也是 Peak 旗下首雙搭載了態極科技的籃球鞋。
有接觸過泰極科技的人幾乎都對他讚譽有加,所以我也是非常期待跟好奇會有什麼樣的腳感。果不其然在一穿上的那一剎那就能感受到跟一般球鞋常見中底有著不同的感覺,是一種沒辦法馬上表達的感覺。
在更多時間的測試後,大概就能更了解它的特性,總體來說是穿起來偏軟的感覺,相信是會是喜歡柔軟腳感球友不錯的選擇。但是整體的穩定度對我來說是覺得不太夠的,所以大家可以自己衡量一下再做選擇喔!
曾幾何時,Jordan的團隊款式有很多,Jumpman Team Pro、Jumpman Swift 6、Jumpman Pro Strong、Jumpman Team 等,鞋名都以Jumpman作開首。而過往幾年比較出色的算是Jordan Super.Fly吧,不過也不是用Jumpman命名的。大家對Jordan的團隊款式的印象可能僅此而已,而早前終於有一對適合場上大部分打法的鞋款誕生,那就是Jumpman Diamond Mid。
完整內容請至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
NIKE 在 2000年推出了綽號彈簧鞋的 SHOX 系列
第一波釋出了三雙,慢跑鞋「R4」、籃球鞋「BB4」、多功能鞋「XT」
當年的趣味廣告以及前衛的造型,馬上引起鞋迷非常多的討論
搭配那位飛來飛去的灌籃王卡特,BB4 絕對是彈簧系列經典排名前段班
過了 19 年,Nike 終於復刻當年 BB4 的「第一個配色」黑銀藍
(白深藍奧運倒是復刻三次?…..至少兩次肯定有了)
於是今年 2019 年,我好友再度入手 OG 配色的 BB4
我就借來拍拍比較文~
首先鞋盒
原版的 青蘋果綠/深藍 鞋盒,2019 再度回歸!
2000 / 2012 / 2019 / 2019
從左到右,分別是 OG 原版,2012 倫敦奧運的復刻,以及兩雙今年回歸的新版
鞋頭(最右邊一雙似乎有點歪…)
性感的彈簧
鞋身的鞋帶孔邊緣,原版 和 2012 版都有收邊
2019 倒是直接會看到皮件的粗糙邊緣
同樣的狀況也在鞋舌 logo 皮料看到
原版 和 2012 版都有收邊
2019 直接會看到皮件的粗糙邊緣
鞋墊
下面這個拍不太出來,但我盡量後製拉了一下照片的對比
在拍的時候意外的發現,原版的鞋款內側有「猴爪」,增加支撐性防側翻
2012 時取消掉,因此照片可以看出 2012 深藍那款鞋身很軟一拗就彎過去
但沒想到 2019……似乎是加回來了!?
我跟朋友用手壓都有感覺到,應該不是錯覺
歡迎各位勘友提供資料討論
OG 打到底平、壽終正寢呀
關於 NIKE 近年的作工,也見怪不怪了(嘆)
該對齊的刻線,2019 版完全沒對到
喔喔喔喔喔!
OG 是台灣製喔~~~~~
不免俗風車是要來一張
感謝觀賞
對於各位勘履者而言,雨天最討厭的事情,可能就是怕弄濕腳上的愛鞋了吧?New Balance 一向以來知道這個問題,因此一直有推出 GORE-TEX 版本的 580,而今年品牌繼續延續 GORE-TEX 580 系列,推出 MTX580 ‘GORE-TEX’。
要說 MTX580 ‘GORE-TEX’ 和過去的 580 GORE-TEX 版本最大的不同,在於鞋帶上多了一層拉鍊盤在最前線,它的意義在於保護鞋帶、鞋舌處不會被水浸濕,進而達到更縝密的防水效果。而如果覺得拉鍊層太前衛,New Balance 也想好了,因此設計成可拆卸式,還原 580 本來的樣貌。而這樣的設計也讓人想起前不久 BEAMS x mita sneakers x New Balance 三個單位共同推出的 CMT580 聯名企劃,同樣裝上了拉鍊盤,若都有入手的話彼此互換形成跳色搭配應該也是可以!
本系列 MTX580 ‘GORE-TEX’ 共有黑、藍兩款配色,目前已於日本 mita sneakers 發售,定價 18,000 日幣,台灣方面暫無消息。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new balance / MTX580 "GORE-TEX"
A post shared by mita sneakers | ミタスニーカーズ (@mitasneakers)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new balance / MTX580 "GORE-TEX"
A post shared by mita sneakers | ミタスニーカーズ (@mitasneakers) on
圖片來源:Mita Sneakers
這是 KICKS LAB. x ASICS 第五次聯名,除了過去我們介紹過的軍事風格’PHYS ED’、消防員 ‘HIKESHI’、忍者 ‘KLSHINOBI’ 之外,還有今年 4 月推出的 ‘KLSHOGUN’ 將軍主題色彩,你會發現 KICKS LAB. 一步步的將日本傳統文化之美帶入球鞋世界,而與之相伴的 ASICS 也是最合適的人選。作為雙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第五彈攜手取古老色彩元素黃金為名,彷彿金箔的立體紋理呈現於鞋側虎爪紋上,在黑、深綠等背景色中更被突顯出來,KICKS LAB. 聰明的用含蓄手法來呈現黃金質感,而用好用滿反而會引起反效果,此舉相當有日式美學。過去歐洲曾稱日本為「 黄金の国」,更緊密的關連還有主食米飯的稻穂也有著金黃色彩,而對編輯來說 KICKS LAB. x ASICS 兩者密切的合作關係,也如同黃金一般的堅不可摧。
KICKS LAB. x ASICS GEL-LYTE V ‘KL KOGANE’ 將於 11 月 9 日 KICKS LAB、ASICS 日本門市發售,定價 16,000¥(未稅),且發售當天有限量的特殊包裝。
圖片來源:KICKS LAB
以招牌厚底美學闖出知名度的女孩新寵 PUMA Cali,在漂亮寶貝 Selena Gomez 的自信演繹下持續締造高人氣,厚實橡膠大底為小隻女打造出身形比例,復古網球鞋外型更在復刻時尚浪潮的推動下擄獲女孩們的青睞。PUMA 特別選在入冬之際為 PUMA Cali 美麗再升級,打造全新霧彩美學 PUMA Cali Sport 厚底新款,以灰階色調輔以粉色點綴,搭配異材質拼接設計,為微涼初冬加入粉彩溫度。同樣由漂亮寶貝 Selena Gomez 擔綱形象拍攝,踩上全新 PUMA Cali Sport 厚底鞋盡顯曲線魅力,在鎂光燈下折射出不容忽視的新女力光芒,宛如 Selena Gomez 自身對於追逐夢想的堅持與無畏態度。
為勇敢新女力妝點無畏自信魅力,PUMA Cali Sport 厚底鞋已於 11 月 6 日全球同步開賣,定價 NT$2,980。
PUMA Cali 源自 80 年代網球場上的崛起新秀 PUMA California,復古簡約鞋身搭配網眼、皮革、及厚實橡膠大底,清新簡約風格深受女孩青睞。2019 入冬全新升級 PUMA Cali Sport 保有 California 的復刻小清新基調,鞋面以仿退色丹寧的灰填滿,使用皮革、麂皮等異材質拼接打造漸層粉彩的色階視覺感,招牌橡膠厚底大底前緣加入粉色鋸齒飾片以呼應同色系鞋舌及鞋裡的浪漫巧思,鞋後跟再以 TPU 裁片勾勒視覺焦點。
PUMA Cali Sport 改以霧彩美學包裝,由向來以個人時尚風格著稱的漂亮寶貝 Selena Gomez 帶領,自帶鎂光燈的巨星氣場無可匹敵,Selena Gomez 以一身黑色 PUMA 復古運動套裝亮相,合身上衣剪裁搭配微喇叭長褲盡顯 Selena 玲瓏有緻的姣好身形線條,腳踩全新 PUMA Cali Sport 厚底鞋,演繹摩登復古時尚獨有的微性感女力魅力,撩動每個女孩兒潛藏的時尚夢。
Reebok 敢作例外、為自由而生,一直以來都是潮流人士、穿搭達人的選擇之一;為紀念 Instapump Fury 成立 25 週年,Reebok 和 adidas 融合技術,共同打造全新的 Instapump Fury Boost,已率先於 10 月釋出搭載 Pump 及 Boost 科技的終極鞋款 Prototype 版本,還有代表兩大品牌各自頂尖創意團隊的 OG vs. OG 系列配色,即將於 11 月重磅襲台的將會是 Instapump Fury Boost 世紀聯乘最終彈黑白配色;完美無瑕的單色鞋面和 Graphite 碳纖維材質,將掀起 Reebok InstaPump Fury 的 25 周年的狂歡慶典最高潮,運動鞋歷史上屬於 Reebok x adidas 的里程碑,將以黑白配色寫下最終章。
鞋款預計將於 11 月 11 日開始在台灣發售,定價 5,850 元。欲知更多有關Instapump Fury Boost系列鞋款及極簡黑白配色鞋款資訊,敬請密切關注 Reebok Taiwan 官方粉絲團。
Reebok InstaPump Fury 在 1994 年首次問世時,便以獨特外觀和先進的球鞋科技震驚全球。運用 Graphite 碳纖維材質以及分離式大底外型,使用 PUMP 充氣系統取代傳統鞋面,徹底顛覆人們對球鞋的常規認知。今年正值 InstaPump Fury 的25周年,Reebok 仍肩負品牌獨有敢作例外、不斷創新的精神,持續以獨家科技打造一雙雙潮流聖品。
這次與 adidas 的聯乘之作 Instapump Fury Boost 系列,是同時搭載 Pump 及 Boost 科技的終極鞋款,此次 11 月全新推出兩款配色,分別以純白和純黑為主,在整體外觀上延續了 InstaPump Fury 的分離式大底外觀,中底部分則以 adidas 的當家 BOOST 科技為功能性加持。「黑白配色」符合設計師 Steven Smith 的設計願景,回歸極簡色系,以完美的鞋身設計震撼世人眼界。
NBA 新球季開打也是球鞋圈另一波高峰到來,各家戰靴不管推新色或新款都開始更忙碌了起來,Under Armour Curry 7 雖然上星期剛在全球發售而已,但編輯部有幸能提前兩個星期拿到進行測試,因此本周能有鞋評出爐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到有意入手但還在觀望的朋友。寫文同時看到《勘履籃球鞋評俱樂部》開始有網友分享 Curry 7 評價了,另外勘履者總編也有在社團裡分享他的實戰第一印象,鞋評就是要多看多比較在依據自身情況做綜合評估,送上本篇評測的同時亦歡迎各位加入討論!
身高體重:170cm / 68kg
習慣打法:無球跑位、外線投射、快攻回擊
使用場地:室內木地板、戶外 PU 場地及水泥地面
實測時間:約 15 小時
編輯選擇穿原尺寸,鞋頭寬度挺適中,拇趾與小趾順順貼著兩側內壁,長度部份套入鞋內腳趾頭距離最前端僅剩一丁點縫隙,要是拿小半號勢必會讓脚趾不自在,可以說我的腳型配打球用厚襪對應到鞋身長度是剛剛好,腳跟也牢牢靠在鞋裡,還沒綁上鞋帶就有已進入備戰狀態的貼合感襲上雙腳,提供你們參考。提醒大家 Curry 鞋身材質延展性低,沒有什麼伸縮的餘地,因此挑到適宜尺寸極為重要,當然我們還是那句老話,親自試穿過才最準確,臺灣上架店點可見 Under Armour 官方粉絲頁公佈之消息。
Curry 7 使用全長式 HOVE + Micro G 的中底系統無疑是熱論焦點,畢竟這組合頭一次出現在籃球鞋上,沒開打前有點難想像會是怎樣的效果。必須說 Curry 7 中底不若想像中那樣澎湃而是結實、腳感偏韌,緩衝還是有但屬於點到為止的類型,實測下來差不多到第 10 個小時後開始能踩出潰縮效果,要花點時間陪它熱熱身才行。
倘若你習慣軟 Q 配置那穿 Curry 勢必要經歷一段磨合期,像編輯部同事就反應第一次穿足弓有些痠麻,而對於追求極致穩定、場地感的球友 Curry 7 就是一對利器了,Curry 7 幾乎不會吸受掉啟動或跳起時的爆發力,安裝上 Flexible Plate 的中底雖然腳跟做得很厚不過跑動之間極為穩定,底盤操控感十分靈敏你會覺得腳步格外輕鬆俐落。
前陣子剛拿到 Curry 7 還沒上場實戰之前我對其透氣性表現不太看好,因為鞋身用了好幾層面料堆疊起來,部分區域甚至最外層表面還有 TPU 薄膜貼在網布上,過去經驗告訴我這些都不甚利於散熱。不過呢,開打後 Curry 7 直接用表現為自己平反。
無論室內、戶外每次約測試 2.5~3 小時左右都沒有讓我留下濕悶的印象,一方面可能跟臺灣正值秋冬季節氣溫沒那麼高有關,再者 Under Armour 其實是有留下散熱途徑的,日前拍攝鞋評要用的照片時我才發現鞋內側有雙排穿孔在幫忙,避免腳掌產生的熱氣蓄積在鞋內造成濕悶不舒服的煩躁感。
Under Armour Curry 系列陸陸續續穿過好幾雙,沒記錯應該是從 3 代開始就每代都有入手評測,抓地表現向來讓人足夠放心上了場就速度全開催下去,最新 Curry 7 也是沒有在輸的,組成外底的人字紋、波紋兩種皆是常見且止滑評價不賴之紋路,相互搭配起來更是合作無間,止滑能耐非常優秀。
前緣外側還有掌腹位置用波紋讓轉身幫助軸心腳順順地轉動,而拇趾以及整個外側大多是人字紋用來即刻停煞,像是 Stephen Curry 經常在跑動間突然收球施展後撤步製造外線出手空間,而這個動作會用到前掌點踏,Curry 7 把人字紋放在相對應拇趾的區域相當巧妙,讓腳趾向前點到地面時能盡快停住,再透過這個支點發力往後蹬甩開防守者。
打球時 Curry 7 雖然安靜 (嘰嘰聲響不常聽到) 但總能在需要停下時狠狠咬住地面,特別是防守端腳步往往得因應對方進攻路線不斷改變方向,需要定點急煞然後再變向追上去時 Curry 7 沒有絲毫遲疑,加上橡膠材質本身不太會黏灰塵,致使抓地力始終能保持高檔不墜,成為戰力一大亮點。另外從下圖你會發現某些紋路比較乾淨沒有髒污,那是因為 Under Armour 配置了兩種不同高度的紋路,據官方說法是能依據施力程度給予抓地力道,當力量較大接觸地面的紋路會越多,一輪測試下來編輯的運動強度似乎還沒用到全部紋路 (笑),但即便如此都已經有高水準止滑表現,相信更具 Power 的朋友或者等紋路都磨耗到相同高度之後應該會更出色。
至於磨耗程度,測試期間我分別在木地板、PU 場、水泥地 (雷殘下去會破皮流血那種) 打過球,目前觀察下來在前兩種場地使用磨損痕跡都還算可接受,但水泥地這種較粗糙且硬的路面 Curry 7 刻痕折損的程度會讓人有些心痛,周圍比較細的部份甚至出現缺角。有意入手的話記得把自己常去打的場地也納入評估。
相比起 Curry 6 的針織襪套結構彷彿無痕感受,Curry 7 透過各種面料整合成的鞋身好比輕型鎧甲,穿在腳上能感覺有層保護緊緊圍繞著起到作用,瞬間變向還有快速啟動時承拖著劇烈動作的腳掌,低筒剪裁則讓腳步有很多發揮空間,讓我想起設計師 Leo Gu 說他們希望鞋面兼具舒適、穩定還有靈活性的目標。
鞋舌結構直接從鞋身前段延伸出來之外,跟內靴也是縫在一起的,在鞋內形成向是筒狀造型,對貼合度有加分作用同時又不會太難套進去,鞋帶鬆開之後穿、脫都很方便。
鞋領後方往上高起,新鞋剛穿某幾個角度會覺得腳跟被它戳到,奇妙的是很快就沒再出現類似情況,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有靠背的感覺但僅限站立時,當重心前傾腳跟便會與鞋領分開,且鞋領兩側高度極低所以基本上還是純低筒的穿著感。或許是為了迎合 Stephen Curry 有配戴護具的需求,以致於 Curry 7 鞋領開口非常大,某些腳型可能會有不跟腳的情況,也許可以靠兩雙襪子或換穿厚襪來改善 (編輯就是這樣),試穿記得多帶一雙襪子備著。
實戰後我會想說它「很 Stephen Curry」,回顧整個系列作從 Curry 4 開始中底路線就偏向紮實穩定跟場地感為重,完全可以想像以他的打法來說這種硬朗調性的確如魚得水,並非大眾美食但若口味有中是會上癮的,就像去年 Curry 6 評測完畢後我有好一陣子還是穿著它打球。當然,和大部分球友一樣私心還是希望能看到 HOVR + Micro G 有更爆炸性的演出,曾穿過 HOVR 或 Micro G 運動鞋的朋友相信會同意這兩種避震材料底子都不賴,期待未來在 Under Armour 產品上能有更豐富的面貌。
值得推薦:
需要注意:
日前 adidas 宣布與國際空間站美國國家實驗室(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U.S.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 ISS National Lab)合作,達成共識要增進地球上所有運動員裝備的設計和工藝水平,例如他們已經在 SpaceX CRS-18 任務中,測驗 adidas 足球在微重力狀態下,表面紋理旋轉產生的流體力學進而要設計出更好的紋路,ISS National Lab 副總裁 Christine Kretz 對此還表示這個實驗也只有在太空下才能進行。
而太空測驗計劃的下一步,他們將要送 adidas BOOST 顆粒和鞋款上太空,如果你要問目前我們穿 BOOST 鞋上太空的機會又不大,為何要大老遠跑到離地球 408 公里遠地方做實驗?其實科學家想要在微重力環境下研究不受重力情況影響,BOOST 顆粒在運動時的密度變化,去掉重力因素干擾看能不能找到更優化性能和舒適的方法,雖然只是一個想法,不過 adidas 從五年前設計出 BOOST 後,如今又向未來跨出一大步,球鞋品牌的太空競賽現也已鳴槍。
而 2020 年送 BOOST 上空之際,我們也有機會一起感受這氛圍,在搶先曝光的 UltraBOOST 2020 實鞋與官方圖上,除了有著如同 Tailored Fiber 的鞋面特色之外,可以看到鞋舌上也有這次合作的實驗室 ISS National Lab 標誌,配上藍、紫、橘等迷幻色彩相當有太空意象。目前 adidas UltraBOOST 2020 尚未有發售消息,不過相信不會讓我們等太久的。
adidas 全新 ALPHAEDGE 4D Reflective 系列跑鞋,使用尖端科技結合運動科學數據打造之 4D 科技中底,重新定義跑鞋科技的無限可能。本次,ALPHAEDGE 4D Reflective 透過搶眼的反光鞋面,再度引領全球跑者與潮流愛好者,以獨特之姿顛覆對於跑鞋的想像!
ALPHAEDGE 4D Reflective 系列跑鞋搭載 adidas 極具革命性的 4D 科技中底,利用龐大運動員累積的數據資料庫,並攜手美國科技公司進行數位類比模擬測試,根據不同著力的緩衝需求,強化鞋跟、中足及腳掌三個關鍵區域設計,滿足不同跑者在緩震、穩定、支撐及舒適等各方面需求,給予舒適穿著體驗。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矽谷尖端技術注入adidas 4D科技中底,結合跑者數據精準調校,每一步都彷彿量身打造! #adidas #ALPHAEDGE4D
A post shared by 愛迪達台灣 (@adidas_tw) on
此次推出的新款 ALPAEDGE 4D Reflective 系列跑鞋,在鞋面編織材質中添加銀色反光紗線,增添別致的亮眼時尚感,再加上獨特的 Primeknit 鞋面科技使其更加貼合足部,帶來優異的彈性與支撐;鞋底採用頂級的 ContinentalTM 馬牌輪胎大底,提供出色的抓地力。亮眼的反光鞋面結合4D中底科技,將科技靈魂與時尚外型同時注入,成為生活中的百搭單品!
ALPHAEDGE 4D Reflective 系列跑鞋將於 11 月 11 日起正式登台,定價 10,800 元,欲瞭解更多資訊,請密切關注 adidas Running TW 官方粉絲團與官方 Instagram 帳號:@adidas_tw。
Converse 與 Tyler, The Creator 的合作從 2017 年的夏天開始,Tyler 將其指標性的小花圖案融入 Converse One Star 鞋款的設計,Converse x GOLF le FLEUR* 系列因而誕生。將近三年過去了,這個被消費者親切地稱為「小花」的系列,每次推出新品都令人激動。Tyler 在這個系列中進行了多種嘗試,例如採用撞色的鞋面設計,或是對單色深淺色調的演繹。隨著 Tyler 音樂世界的演變和個人經歷的增加,產品也彰顯出 Tyler 不斷進化的世界觀。
而對 Converse 品牌經典的不斷探索,也使得 Tyler 對產品的顏色、材質、色彩比例,以及合身或寬鬆的剪裁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不斷地嘗試、精益求精,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持續成長,成為了一個更好的設計師。 如今,Converse 和 GOLF le FLEUR* 聯手推出了全新的鞋款,以 Gianno 為名,象徵兩個品牌的合作邁入了新的階段。
Converse 和 Tyler 始終致力於打破設計的界限,著眼於一種全新理念的塑造,以獨特的設計風格,讓設計師和消費者釋放自我、無拘無束。對於Tyler而言,Gianno 的推出是他不斷提升自己,向成為一個「創造者」的目標付出持續努力的見證;而對於 Converse 而言,Gianno 則代表品牌在創新的過程中,不斷追尋和探索,從歷史和經典款式中汲取能量,重新打造鞋款,才能脫穎而出。
Tyler 從戶外、跑步和籃球鞋中得到啟發,所呈現的 Gianno 也囊括了這幾個方面所呈現的多樣性。它有著戶外的風格,卻又不是一雙登山靴;融入籃球鞋的設計,採用了 Converse ERX 的中底,對 Converse 90 年代籃球鞋的致敬讓人眼睛一亮。幾何圖案的鞋底,配上較低的足弓設計,在注重舒適的同時也考量鞋款的穩固性。鞋身採用多種材質,像是皮革、麂皮和網紗,不同材料的混搭賦予鞋款更多的可能性,多種顏色的選擇則反映了 Tyler 對復古和摩登的考量,無論是秀場還是跑道,這雙鞋都能融入其間。鞋款設計的細節還包括在鞋身印有浮雕的小花圖案,以及貫穿整雙鞋的 3M 反光設計,讓它從各個角度看起來都有驚喜。鞋款訂價 4,180 元。
在Converse x GOLF le FLEUR* GIANNO 推出的同時,以 Converse Chuck 70 為原型的 Converse x GOLF le FLEUR* CHENILLE 也正式面世。在嘗試了麂皮、皮革、粗麻布和天鵝絨作為 Converse Chuck 70 的鞋面材質之後,Tyler 此次將其鍾愛的復古學院風運用於這款鞋的設計當中,點綴在粉色鞋身之上的是由藍色繩絨線勾勒出的 GOLF le FLEUR* 全名和其指標性的小花圖案,鞋舌和鞋帶均以藍色為色調,傳遞出復古的校隊運動服設計風格,而粉色也是 Tyler 最新專輯 IGOR 的基礎色調,配以佈滿小花圖形的鞋底,展現了 Tyler 富有層次的設計語言。鞋款訂價 4,180 元。
Converse x GOLF le FLEUR* Gianno 和 Converse x GOLF le FLEUR* Chenille 聯名系列將於 2019 年 11 月 11 日起於 Invincible、Juice、AVAILABLE、摩曼頓敦南三Converse專賣店、尚智武昌五、摩曼頓信義 A11 館販售,實際販售資訊依店點公告為主。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Tyler, The Creator (@feliciathegoat) on
Nike Kyrie 6 「臺北」 臺灣 11 月 11 日發售,定價 4,200 元。為各位整理目前已經在 Facebook 公布相關販售資訊的店點,有意入手的勘履者請參閱以下連結內的資訊,實際販售方式機制與地點異動請以店家公告為準,更多鞋款販售消息也可參考站內的上市速報。
販售資訊一覽:
摩曼頓花花 NIKE Jordan 籃球體驗店
PHANTACi
圖片來源:Nike
說到球鞋媒體「龍柒 L7 SNEAKER」各位都怎麼認識到它們的呢?是因為鞋款拆解單元?抑或拜讀過由龍柒團隊所發行的球鞋實體刊物《掘匠 Digger》?如果你是現在才曉得,那麼往後若有人再問起相同問題,我想你的答案應該會是:一對紅白太極。
所謂七年之癢,指的是感情來到第七年時常常會因為趨於平淡乏、味而有所動搖,但對龍柒團隊來說,從 2012 年從事球鞋媒體至今,七年過去對球鞋的愛依然熱騰著,這也是為何他們選擇在成立七周年之際與 AND1 攜手推出紀念鞋款,就像龍柒編輯所寫的「七年不癢,血仍未冷」。或許是出自同為球鞋愛好者的共鳴吧,我隔著螢幕看到這雙早就再熟悉不過 (外型跟配色都是) 的 AND1 Tai Chi,心中莫名暖暖地。
L7 SNEAKER x AND1 Tai Chi ‘L7 Anniversary’ 預計 11 月 11 日在中國指定店點和 Honor23 線上商店發售,定價 1077 元人民幣,店點資訊可見龍柒官方微信。
此次 L7 SNEAKER x AND1 Tai Chi 邀請中國球鞋設計師 – 馬迅 來操刀聯名細節的部份,他說感覺自己這次有如一個說故事的人,把 AND1 與龍柒的故事帶到我們面前。他選擇用元年的紅白 Tai Chi 為主角加以妝點,不僅僅因為 2000 年 NBA 灌籃大賽上,Vince Carter 把 Tai Chi 扣進了大家的熱血回憶裡,還有龍柒的標誌正巧也是相同色系,於是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不二之選。
在球鞋世界裡的聯名合作,我們經常看到參與的單位把自身背景或故事融入其中來突顯特色,龍柒也不例外,馬迅從龍柒名字中的「柒」得到靈感,首先「柒」和「漆」有著一樣的讀音,作為球鞋媒體龍柒向來在內容上兼顧深度與廣度,這可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夠成就的了,背後需要大量心力與時間的細細琢磨,因此馬迅以中國古老藝術「漆雕」為靈感,再透過緹花面料來貫串此次聯名設計,從鞋子到特製八角盒裝都能見到細緻繡紋。
兩腳鞋舌分別繡著 AND1 Tai Chi 在灌籃大賽上驚豔整個鞋圈的年份 2000 以及龍柒成立的時間 2012,此外鞋身繡上 L7 標誌、AND1 招牌人形圖騰、 “GUARDING ME” (應該是出自 AND1 Tee 常見的 WERE YOU GUARDING ME 這句話) 等字句,把 AND 1 生於街頭籃球的那股自信嶄露無遺。
鞋子之外雙方還有一件同主題聯名 Tee 包含其中,馬迅在後領位置放上了楓葉圖騰,相信看到楓葉可能有勘履者猜到是象徵 Vince Carter 當年還效力多倫多暴龍的時光,沒錯這是原因之一,但背後其實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關於’楓葉’的圖案,是我在設計鞋盒過程中想到的點子:一方面,楓葉代表加拿大,那裡正是2000年時Vince Carter所效力球隊——猛龍隊所在的國家。 再有,楓葉還有著思念的涵義。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而這種’春華秋實’的感覺,是我想通過這雙聯名鞋去傳達的。」馬迅說道。
特別製作的鞋盒也是這次聯名之亮點,豔紅模樣有如漆雕器皿一般,盒蓋上滿佈著楓葉圖騰,周邊則有中國傳統吉祥紋路 – 寶相花圍繞,這背後可是有含意的。
「鞋盒上被’楓葉’圖案圍繞的,其實是由七隻寶相花相連組成的紋飾圖案。它寓意著龍柒 Sneaker 已經走過的 7 年曆程。另外,七隻寶相花是按照’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的,因為在我國古代,’北斗七星’經常被用來辨識方向。而這也寓意著,龍柒作為一家媒體的’指南’屬性。」提起鞋盒,馬迅親自為大家解密其中的設計理念。
圖片 / 資料來源:毒 / 龍柒 L7 SNEAKER
10月28日,Nike 正式啟動「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Just Do It 系列活動,以強力的主視覺以及創意多元的線上、線下活動,激勵年輕人勇敢跨出舒適圈,挑戰極限。今天,在中華隊全力拼搶2020東京門票的關鍵時刻,Nike 正式推出了「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品牌影片,以此啟發年輕世代別再猶豫,放手踏出追求夢想的第一步。
影片由棒球運動員王建民、籃球運動員林志傑、田徑標槍運動員鄭兆村、空手道運動員文姿云、Locking 女舞者謝馨慧 (小慧老師) 等多位 Nike 菁英運動員輪番上陣,展現他們毫不猶豫的態度,並由全方位音樂人 ØZI 親自創作主題曲,對坐在觀眾席、猶豫是否該上場的青少年「嗆聲」,透過別出心裁的拍攝手法,邀請所有人以「猶豫 是對自己太客氣」的 Just Do It 精神;這次別再放過自己,勇敢跨出舒適圈,上場迎接所有挑戰。
有在注意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每回Kiko Kostadinov x ASICS 系列我們都有介紹,也養成了 Kiko Kostadinov 發表新一季的時候編輯都會下意識的往腳上看。不過這次聯名出現時讓編輯疑惑了一下,沒錯 Kiko Kostadinov x ASICS GEL-Korika 並沒有在秀上出現(但秀場後台有),將跑鞋 GEL-NIMBUS 21 鞋底和 GELBURST RS 鞋身結合,頗有雙方剛開始聯名的思維,而這次有兩個有趣地方,四款顏色卻有兩種截然不同風格,黑灰色調來自 Kiko Kostadinov 男裝 2019 秋冬的視覺,撞色則是向 Kiko Kostadinov 女裝設計師 Laura、Deanna Fanning 借來的。另外形象照邀請知名時尚攝影師 Juergen Teller 拍攝,裸著上半身、頂著啤酒肚畫面實則違和,也添上一絲幽默。
Kiko Kostadinov x ASICS GEL-Korika 將於 11 月 16 日全球發售,定價 220 歐元,台灣方面尚未公佈消息。
形象照的主角攝影師 Juergen Teller 可是大有來頭,雖然是拍時裝風格,不過他都用曝光過度、模糊不清的超現實主義手法來呈現,例如 1996 年他就在全裸模特 Kristen McMenamy 胸前寫上 Versace 字樣,也與 Kanye West、Kim Kardashian、Nirvana、Marc Jabobs 都有合作,相當有個人特色與影響力。這次拍攝背景是 Juergen Teller 遊玩歐洲時的紀錄,畫面頗有生活感。
圖片來源:Kiko Kostadinov / NSS / Highsonbiety
MetaRide 今年初推出時,編輯心中哇了一聲是因為首次見到 GUIDESOLE 弧形結構,中底還開了一個洞讓你能一眼望穿過去,而當上個月公司收到了 ASICS GLIDERIDE,我仍然也哇了一聲,即便定位下降至入門跑者(定價也下降),不過質感、工藝都保持相同水平,擺在一起不容易看出兩者區別,實際查了 ASICS GLIDERIDE 跟 MetaRide 的配置差異,最大的不同之處有三點,減少彎曲幅度(指底盤)、輕量化、更柔軟的中底材質,而光是試穿就能感受到 ASICS GLIDERIDE 特色,不過跑起來之後呢?
ASICS 在跑步領域的經營不得不好好稱讚,低足弓的有支撐系列;想要舒適的有高緩震系列;專業比賽時則有競速系列,而取名有 RIDE 字的則是新誕生的省力系列,最好識別方式就是中底上的弧形結構,這設計思維也是近幾年跑鞋領域的趨勢,為了測驗 ASICS GLIDERIDE 真的能省力?官方還舉辦一個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終點的測試活動,為了就是看你能跑多長、跑多遠。而編輯也在台灣自己舉辦,平常主要以 5 分半速跑上 8 ~10K 的我,刻意不去注意自己的配速和時間,一個月跑下來單次距離都能到 10~12K,跟 ASICS 官方測試時平均提升 24% 相差不多,不過能有這樣的提升除了 ASICS GLIDERIDE 真的能省力之外,也可能是編輯不想讓 ASICS GLIDERIDE 漏氣所以後面有ㄍㄧㄥ下去,不過 ASICS GLIDERIDE 除了省力之外,編輯也在跑步測試中另外發現更有趣的地方…..
雖然在官方說明中 ASICS GLIDERIDE 和 MetaRide 的中底同樣都搭載了 FLYTEFOAM Lyte、FLYTEFOAM Propel 定位稍為不同的中底材質,前者支撐、後者柔軟,不過在用手就能按出明顯的密度差異,MetaRide 有明顯上下兩種密度,ASICS GLIDERIDE 中底基本上都使用相同的低密度發泡材質,潰縮空間更大且回彈迅速,這邊就要分享編輯測試時發現的新大陸,在用後跟外緣落地時 GEL 適時吸收衝擊,來減少後跟潰縮量,能明顯感受腳掌順著弧度向前滾,中足雖沒有支撐片但因為弧形中底讓前後掌推進相當自然流暢,減少腳踝運動正是 GUIDESOLE 省力的關鍵,不過對於編輯這樣初階跑者 MetaRide 前後高低差有時會把你逼得太緊(以偷懶 6 分速的編輯來看),所以想要 LSD 菜單或悠閒跑時 GUIDESOLE 會更適合。
而當你今天想要提速改用較多前掌落地時,蹠骨處地剛好落在前掌最厚的位置,所以大部份衝擊力被轉化成潰縮,這時有趣的地方來了, 原本該地方是滾輪的頂點,也是高低差開始急速變化處,不過因為中底潰縮而減少高低差異(如果不懂可以看下方圖片,前掌落地時的中底弧度),所以在蹠骨過渡到指頭時反倒是迅速且有力的,雖然沒有像競速跑鞋蹬地的強勁爆發,不過 ASICS GLIDERIDE 不會讓你覺得力量被吃掉太多,對於肌力不足的編輯來說是雙訓練時舒適與保護都到位的跑鞋。
ASICS 在後跟鎖定表現都有著一貫高水準,ASICS GLIDERIDE 使用 180 度的足跟穩定片來抓住你的足跟,接近 V 字型的結構與厚實填充,在穩定之餘也不捨棄舒適包覆感受,而這樣的思維也出現在鞋舌上,當編輯第一次在調整鞋舌位置時,就心想怎麼這麼厚,這兩項「厚」盾也起到保護初階跑者的效用,沒有後顧之憂的陪伴在跑步之路上一同成長。而透氣方面鞋面材質由雙層面料建構,內層是單一織法沒有延伸量作為支撐用,外層偏向編織具有靈活彎曲和透氣性,結構簡單(US9 約 300g)卻有著面面俱到的性能,我想這就是日本設計厲害之處。
這個月測試期間,編輯剛好遇上兩項強度比較高的運動,分別是回大學母校參加 4000 公尺接力和爬阿里山 22 公里山徑,當然兩個活動都不是穿著 ASICS GLIDERIDE(也不適合),不過結束後礙於想給各位最完整的鞋評,所以隔天還是硬著頭皮去跑步,但因此發現新大陸,ASICS GLIDERIDE 優良緩震與保護對酸痛的腳掌如同久旱逢甘霖,原本只打算流流汗的我到後來還提速,ASICS GLIDERIDE 真的會讓人不小心越跑越遠。不過 ASICS GLIDERIDE 也有要注意的地方,當然拿來越野跑是絕對沒有可能,不過這邊要說的是 31mm 的中底高度以及材質為低密度,所以在不平或側邊傾斜路段時會感覺到重心偏頗,在規劃路線上要注意。
如果說 PUMA RS-X 是結合極致美學 (Extreme)、大膽誇張 (Exaggerated)、和混合重塑 (Remixed) 三大創作元素,以全新進化 DNA 闡述 PUMA RS 跑鞋科技對於流行文化的深遠影響。那全新翻玩升等的 PUMA RS-X³ 就是透過多元立方 (Cubed)、科技增強 (Enhanced)、和加乘價值 (Exrta) 三大靈魂元素,打造出嶄新樣貌,繽紛玩色及復刻外型攻戰次世代版面,運動科技為基礎披裹街頭潮流外衣,並在嘻哈天王 GUNNA 的帶領下大膽顛覆復刻玩色新極限。
PUMA RS-X³ Puzzle 已在台灣 PUMA 指定門市、Yahoo 購物中心 PUMA 旗艦、Momo 購物中心 PUMA 旗艦館登場,定價 NT$3,980。
PUMA RS-X³ Puzzle 以網眼、麂皮及皮革等多樣異材質拼接層次鞋面包覆,經典跑鞋科技置入大底,為鞋款帶來科技耐用機能,以充滿活力能量的多樣色彩拼玩重組,用次世代潮流眼光將運動機能帶入前衛新層次。首發 PUMA RS-X³ Puzzle 全彩復刻潮履共推出藍黃、灰藍、及粉彩三款配色組合,拼湊出深淺對比的色彩大作,復刻厚底側邊皆以三款色塊如拼圖般組合覆上,為色彩前衛美學灌注能量。
一般來說當有新球鞋發表時,科技配置、細節故事往往會是編輯同仁之間討論最熱烈的點,但日前正式揭曉的 Nike Kyrie 6 卻令臺灣的我們把大部份目光都先放在一款配色上了,那便是 Preheat Collection 之一的 「臺北」城市版,還記得官方公開時編輯在 Facebook 上發現不少朋友很驚喜臺北居然名列其中!雖然球鞋世界裡各種「地區限定」早已行之有年,不過當每天生活的地方成為主角…那種感覺特別地不同,興奮之餘更多的是看到自家人般的親切,尤其 Kyrie Irving 曾在 2017 年暑假來訪臺北,如今他的簽名鞋款又與大家有更深刻的連結。你好,臺北!
Nike Kyrie 6 在全球首發的 Prehrat Collection 挑選 11 座城市為主題 (再加上一雙代表全世界之 Unite the World) 除了綁帶內側標記有地名、代表物件,鞋身後段之細節安排也是靈魂所在,原本編輯看照片一度以為是半透明材質,拿到實鞋才發現並非如此,Nike 設計團隊選用類似光柵印刷的材質,第一眼乍看是佈滿 Kyrie 系列從 4 代開始出現的重要元素 – 全知之眼 All Seeing Eye,而當轉動鞋身或者變換視角時,便會顯出對應城市的特色,比如臺北版是以世界聞名的跨年煙火秀呈現,相信無論我們在地人或國外朋友都會有所共鳴。交錯閃現的圖案要是看久了可能會有點頭暈,這種效果放在 Kyrie Irving 鞋款上可說格外適切,因為其球風總是讓人看得目不暇給,可能防守者頭沒還暈完兩分就已經掛上記分板啊。
Nike Kyrie 6 「臺北」鞋身上的圖案很清楚地告訴大家主要元素之一來自臺北煙火秀,但配色的部份我怎樣也沒辦法跟煙火這件事產生聯想,左思右想了好一下子,我決定不如直接向操刀設計的人請教!於是編輯部試著透過 Instagram 與現階段負責 Nike Kyrie 系列鞋款配色任務的設計師 Brian Moughty 聯繫,訊息送出後很快我們就收到 Brian Moughty 熱情地回訊,據他分享深藍主視覺象徵夜市,然後黃、橘則是一眼望去街道的燈色,經他這麼一解答整雙鞋在編輯心裡更有畫面了。臺北每到歲末之際的煙火或許是讓世界看見臺灣之原因,不過當真正踏上這塊土地,若想感受道地氣息那肯定必須走一趟夜市!還記得 2017 年 Kyrie Irving 來的時候就曾到士林夜市玩投籃機,有入手 Kyrie 6 「臺北」的勘履者們,下場實戰之餘不如也考慮穿著去吃夜市吧 (笑)。
Nike Kyrie 6 「臺北」
官方定價:4,200 元
上市日期:已於臺灣指定通路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