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身高:184
體重:75
場地:室外pu地板
打法:常常被教練唸在進攻方面沒慧根,放棄進攻改打以左右來回防守的防守反擊球風。
–
前言:
沒有接觸過網球的朋友,大概不知道網球鞋長年被Nike和Adidas兩大品牌壟斷,扣除前面兩大龍頭,目前巡迴賽曝光度最高的大該是近幾年崛起的Asics,再來就是Fila、Babolat、Lotto、New Balance 、Wilson等品牌百家爭鳴,至於為什麼Nike和Adidas兩大品牌有辦法在網球這塊能建立如此龐大版圖,其中關鍵不外乎是選手代言這塊下足重本,Nike方面,從一時瑜亮的兩大美國傳奇Sampras和Agassi,到兩大G.O.A.T競爭者Federer與Nadal,皆是過去和現在Nike最廣為人知的代言人(當然Federer入股ON Running後穿著ON的鞋款又是另一回事)而近代Federer與Nadal分別代言的Zoom Vapor和Zoom Cage系列算是台灣市場最常出現的兩款鞋(這邊有個小插曲,Cage系列曾經出現在NBA賽場上)今天不介紹Nike的網球鞋,而是對筆者這三個月來的戰靴Adidas Solecourt做出一系列評測。
如果問我說Adidas最經典的網球產線是啥,相信十個選手九個回答Barricade系列,在Adidas上為增加其產品系列前,Barricade堪稱網球鞋常青樹,直到18年出了最後一代,正式消失在市場上,取而代之的有Solecourt和Ubersonic兩大系列,Solecourt代言選手有Thiem、Tsonga、Tsitsipas等好手,當然如果有興趣買Barricade 18的朋友,Tennis Warehouse還是買得到,拉回來,Solecourt雖然取代了Barricade,但在賽場上不妨注意一下,會發現許多職業選手腳上球鞋中底並未是Boost,乍看直下可能是沿用Barricade系列中底,或是改成Bounce也說不定,但市售版皆為Boost底就是,講了那麼多,開始進入實測的部分吧!
–
外觀:
外觀部分,恩老實說,我是覺得蠻醜的,你問我為什麼要買,特價呀,為了荷包再醜的外觀我都能忍,前腳掌大面積材質不太確定是什麼,官方只寫TPU material,上面又帶有一粒一粒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小顆粒,這設計我真的不懂:)外觀上有個小細節供大家注意,網球鞋不管是哪間廠商,在鞋頭以及側面大拇指與腳掌連接那塊關節球對應位置,絕對都會加強加固,不僅是為了保護使用者的雙腳,更是加強這兩塊的耐用性,以自身經驗來說,這兩塊地方的磨損程度,甚至是有機會超越外底的,腳踝部分承襲Adidas產品系列傳統,填充有感,完整地包覆腳踝,同時在靈活度跟保護上做出了完美平衡,此外,腳踝內側也會有熱塑材質加固,為跑動中有機會磨損到的區塊增加耐用性。總之,在外觀方面,實在是見仁見智,對於筆者而言,似乎只有把它當成一雙「工具」穿,稍稍能咽得下去。
–
緩震:
緩震部分,蠻值得探討的,對於網球鞋來說,緩震、靈活度及貼地性該如何去取捨?筆者從國小從事網球運動至今,注重緩震這部分的鞋屈指可數,一來是網球運用到緩震的機會不大,其運動型態多半是左右來回,少許的前後衝刺,除了發球會在動作過程中使雙腳離開地面外,實在沒有太多機會使得雙腳遭受強力衝擊,因此網球鞋在緩震上不一定會做太多的著墨。
Solecourt搭載全掌澎湃的Boost,你以為踩起來會有軟屎感嗎?並沒有,帶來的是有些許推進感,同時在來回跑動中急煞的過程,能感受到中底滿滿潰縮感,雙腳感覺深陷中底的包覆中,極為舒適,這樣聽起來很棒對吧!那你就錯了,網球這項運動蠻需要在即時做出變向,對手下一拍到你面前的速度可能只是短短幾秒中的時間,因此雖說在緩震部分,Solecourt大概是筆者穿過做舒適的,但如果問筆者說適不適合在賽場上著用,這方面會持保留態度,同時ATP Tour許多選手將中底至換成其他材質,我想也是為了反應性所作出必要對緩震的犧牲。
–
抓地力:
招牌人字紋,抓地掛保證,至今還沒看過哪雙鞋款搭載人字紋外底,還能在抓地力這環節翻車的,就像考期中考前你已經知道教授要考什麼,考古題也做了不下10次,考完成績出來,能差嗎?肯定是不能的,如果翻車麻煩告訴我,扯遠了,佈滿整個外底的人字紋,在不管練球也好,比賽也罷,沒有打滑過一次。
講到抓地力不得不提一下網球鞋的外底,場地分為硬地、紅土、草地、沙地等,因應而生有不同外底可供消費者選購,若是長期打紅土的朋友,站在我的立場會建議還是買硬地專用鞋款就好,原因很簡單,硬地鞋適用於草地以外的場地(但放心,台灣沒什麼草地可以打)其餘場地專用鞋款放到硬地上,穿完只會很想哭,不管是抓地力也好,還是耐用度,都跟立可帶一樣,很快就用完,還滑滑的:)
–
包覆性:
包覆性這點大概是網球鞋最重要的環節,牢牢把雙腳抓住極為重要,那這就必須談到挑選尺寸及選擇合適楦頭這件事上,若是買到尺寸較為不合適的產品,雙腳大概會在來回跑動中受傷,其中拇指外側和小拇指外側最容易發生。
回到Solecourt,坦白說他的包覆性並沒有說到很好,腳踝部分因為填充物的幫忙以及腳跟處向上延伸設計,並為有太多缺失,反倒是前掌過寬的楦頭,導致在筆者選擇小半號後,仍有零星腳掌在鞋內滑動的跡象,好在前掌材質並未有過多彈性,其延展程度不大,因此並未在運動中出現嚴重滑動跡象。球鞋中段部分,看似柔軟材質,實則在內部加入疑似固定片的東西,牢牢鎖住中段區塊,總結來說,腳踝處及後跟與鞋身中段階發揮出該有的包覆水準,反倒是前腳掌部分,或許是筆者的腳板算正常偏窄,因此在選擇小半號的前提下,仍對此區塊的包覆持悲觀看法。
–
包覆性:
包覆性這點大概是網球鞋最重要的環節,牢牢把雙腳抓住極為重要,那這就必須談到挑選尺寸及選擇合適楦頭這件事上,若是買到尺寸較為不合適的產品,雙腳大概會在來回跑動中受傷,其中拇指外側和小拇指外側最容易發生。
回到Solecourt,坦白說他的包覆性並沒有說到很好,腳踝部分因為填充物的幫忙以及腳跟處向上延伸設計,並為有太多缺失,反倒是前掌過寬的楦頭,導致在筆者選擇小半號後,仍有零星腳掌在鞋內滑動的跡象,好在前掌材質並未有過多彈性,其延展程度不大,因此並未在運動中出現嚴重滑動跡象。球鞋中段部分,看似柔軟材質,實則在內部加入疑似固定片的東西,牢牢鎖住中段區塊,總結來說,腳踝處及後跟與鞋身中段階發揮出該有的包覆水準,反倒是前腳掌部分,或許是筆者的腳板算正常偏窄,因此在選擇小半號的前提下,仍對此區塊的包覆持悲觀看法。
–
耐用性:
每到這個環節,說實在都讓筆者感到十分困擾,原因不外乎是本人基本上沒在考慮耐用的,或許把一雙鞋穿到壞,才是這雙鞋最好的歸宿,就像櫻木穿壞六代一樣,筆者十分憧憬。真的硬要說的話,網球鞋耐用性的部分真的不用考慮,基本上他該加強的部分、該加固的部分,像是鞋頭跟鞋側的加強,或是內側外底上翻等細節,很難看到沒做好的地方,除非你買Nike網球鞋,我不敢保證(筆者曾經一個月就把Vapor 9.5穿壞,整個傻眼)不然基本上市面流通的網球鞋,耐用性都不會太差,甚至我去年整年穿的Barricade都還有再戰的空間,撇除掉外底磨損度達五成,鞋面稍稍鬆弛,其實這種鞋況穿去練球或是打歡樂社交球,都是有能力應付的。
–
總結:
去年開始看到板上蠻多朋友分享著用非籃球專項鞋款奔馳在籃球場上,使筆者想抒發個人拙見,在網球鞋的選購上,還是建議先從尺寸及包覆性這兩項多做考量,網球鞋並不是要穿舒適的,而是幫助使用者能在賽場上能發揮百分百的利器,因此需要好好考慮上述原則,此外,網球鞋在穿著久了後,原廠附的EVA發泡鞋墊會被壓扁甚至磨破,同時鞋墊用久了還會出現雙腳在鞋內打滑的跡象,因此筆者蠻建議準備一組鞋墊做更換,選購鞋墊錢也必須了解自己球鞋的特性,像過去筆者穿著Speed FF時,為了保有些許緩震,其實是換上網球專用矽膠鞋墊的,這次的Solecourt則是嘗試板上多人推薦的INXTINCT鞋墊,必須說換上後改善許多因為包覆以及長期使用會造成滑動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INXTINCT鞋墊跟原廠鞋墊相比,足工處稍顯不足,雖說無傷大雅,但總覺得在足弓支撐上,可以作出微調,讓原本優秀的產品精益求精。
總結來說,Solecourt是一雙預期水準的鞋,但在包覆性上,可以做得更好,或許Adidas把Ubersonic的優點融入到Solecourt上,能解決大多整雙鞋的小問題,至於你說有沒有機會看到這麼美的畫面呢?我想等Barricade重新回歸卡實在,畢竟這兩雙鞋隊筆者來說,就是從細項閹割而衍生出的Barricade,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期待Solecourt未來推出續作時能加以改良,也期許將來Adidas想通自家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其實是Barricade,為消費者帶回來心中網球鞋的G.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