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者背景:
身高180CM體重93KG
測試場地:
室內木板地全場5vs5
近二個月左膝半月板受傷後,
做為右手投籃的左腳投籃軸心腳
常常無法伸直用力,力線整個歪了,
導致投籃整個廢掉,
測試這雙時大概3突3背框單打3傳1投。
因上一雙安踏狂潮2偏大半碼的關係
所以安踏RR6剛上市時沒有馬上入手,
後來前一陣子從對岸虎撲網友回饋得知版型後
才決定試試。
尺碼方面:
測試者不穿襪實測腳長28cm,
AJ31與32都是 US12(EUR46),
KOBE AD MID EP穿US11.5(EUR45.5),
李寧大部分US11.5(EUR45.5)完美,
這雙與要瘋狂潮2都是入手US11
(EUR45鞋標內長28CM),
配上薄襪或普通厚度運動襪都可以。
抓地力耐磨方面:
我覺得室內場是沒有問題的,
人字紋與不算軟的橡膠與水晶混合底,
室外應該也可。
鞋面支撐包覆方面:
官方説有,混入TPU線,一般肉眼目測
大概只有在鞋頭腳趾上方,
鞋身部分感覺沒有或只有幾條,
但用手機開手電筒拍攝時,
也是發現鞋身有出現TPU線的蹤影,
原本鞋帶系統很難綁緊,
但對寬腳的我來說前掌其實還可以接受,
但是側邊包覆支撐強度感覺還是不是很強,
原因是RR6原本是兩個洞才構成一個鞋帶孔,
所以鞋帶都只在鞋面上方穿過,
因此很難帶動鞋面包覆,
也造成沒有很跟腳的感覺…….
我後來把鞋帶換另一種方式從新繫上後,
包覆性強化很多
完全感覺是另一個檔次的鞋子
方法就是把單一個洞就當成一個鞋帶孔,
鞋帶都從鞋面下穿過單一孔洞,
如此一來比較能帶動鞋面包覆與鎖定,
也因此更跟腳了,
看圖片還是不了解怎麼綁可以參考這裡
另外RR6腳踝支撐高度算偏低的,
跟ADIDAS LILLARD1的腳踝支撐高度相近,
但是強度相對更高,
做換上運球後接轉身動作,
至少不會沒安全感到不敢做
(不要太快還是可以的)
抗扭方面:
得益於全掌大碳板,真的牛不動,
然後説大碳板有沒有明顯助推感….
我覺得跟JORDAN32比,沒有很明顯,
但是力傳導真的也不錯,
沒有因為這雙的全掌閃能發泡比較厚實軟彈
而顯得拖沓。
目前整體感覺,跟之前匹克DH3類似,
但緩震防側翻比DH3還要好。
選對尺碼換了鞋帶綁法後的RR6,
真的是我最近入手CP值最高的好鞋之一。